朱 虹
2017年01月04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大学生创业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创新机制,但它需要抵御创业难度本身以及年轻人缺乏经验形成的风险叠加,需要扶持政策体现出最大的善意
进入大学毕业生就业季,回访当初几位意气风发的创业者,却发现他们有些垂头丧气。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想开一间3D打印工作室,碰到资金难题,申请天津市政府扶持创业的小额贷款,但手续太繁琐,要等几个月,能不能拿到钱还不一定,家里亲戚借遍了,创业信心也动摇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小刘想开一间服装工作室,跑了几次工商部门咨询政策,不是被推来推去,就是没碰见过好脸,几次下来也开始打退堂鼓……
当前的大学生创业,尽管受到了国家政策鼓励,但竞争环境并不理想。首先是创业活动容易暴露他们自身的缺陷。天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针对天津市高校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经验不足(54.44%)与缺少启动资金扶持(54.34%)是阻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其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有许多实施细则但缺乏配套,操作性还不够强、流程还过于复杂,一落地就变成强弩之末了,看上去很美,吃到嘴很难。比如,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但贷款额度小,通常为2万—5万元,办理周期长;有的政策门槛太高,要求大学生提供担保人,有的需要先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才能申请,不能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天津大学的调研显示,天津市高校中47%的学生对创业登记流程不了解,另有34%认为审批过程太复杂。
鼓励大学生创业,尽管可以改变以往“重就业轻创业”的局面,但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不能让他们孤军奋战,还要政府、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携手为他们创造一个更轻松的创业环境。
为大学生创业减轻包袱,首先要真抓实管,解决创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地的创业服务体系,应针对大学生的需求作适当调整。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