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08: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一旦蔓延,没有谁能成为真正赢家
12月19日,土耳其和德国相继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对暴力恐怖行为的一致谴责,也再度引发人们关于全球合力反恐必要性的深层思考。
从当前透露的信息看,两起事件的背后动机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发生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际反恐形势面临的新变化。即将过去的2016年,恐怖主义呈全球化、本土化、碎片化、网络化,“伊斯兰国”和“基地”两大组织更是摆出竞拼态势,导致全球恐怖活动整体上升。而国际反恐依旧困于大国博弈,特别是美俄关系龃龉,迟迟难以完全形成合力。
19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袭身亡的消息,不免让人联想起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袭,导致美国大使身亡事件。西亚北非动荡以来,美俄在一系列地区问题上分歧巨大,但必须面对反恐这个共同的挑战。遗憾的是,过去几年来,共同的挑战却并没有自然转化为反恐合作。
前一阶段,中东发生两场大的战役,一场是伊拉克政府军发起的摩苏尔攻势,另一场是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支持下发起的阿勒颇战事。两场战役无疑都涉及反恐,占据摩苏尔的“伊斯兰国”和困守阿勒颇的“支持阵线”均是联合国列名的恐怖组织。然而,对这两场战事,美国等西方国家态度却迥然不同。一面对摩苏尔之战欢迎和支持,积极派兵助阵反恐,希望借机弥补昔日伊拉克战争造成的“声誉损失”;另一面却对阿勒颇战役横加阻拦,为“支持阵线”辩护,同时极力指责俄、叙制造人道惨案。
俄驻土大使遇袭身亡后,尽管西方各国政府也多在第一时间对袭击行为表达了谴责,但多家美欧媒体的相关报道,却依旧不乏再“黑一把”俄罗斯的色彩,叙述中刻意强调袭击事件“与俄罗斯支持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对叙利亚平民狂轰滥炸有关”。
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共同威胁,打击恐怖主义是每个国家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但现实中,一些国家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或者在反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