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論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陳家興

2016年11月30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歷代治亂興衰,其得其失甚多。但歸根到底則是: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要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業,就要有這種眼界、這種魄力、這種氣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這一理念之所以宏闊超凡,正在於其眼界乃是放眼天下,堅持“五湖四海”。其魄力,體現在不論親疏貴賤遠近,一切唯才是舉。其氣度,足以延攬天下英才共襄盛舉、共圖大業。

歷史上那些有能力的雄主,都是在用人的眼界、魄力與氣度上高人一籌。戰國七雄獨秦一統,關鍵就在於始終堅持五湖四海的用人謀略,使秦國成為重要人才的淨流入國。如宋代洪邁所言:“樓緩趙人,……蔡澤燕人,呂不韋韓人,李斯楚人。皆委國而聽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而“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在用人上搞親疏遠近、不能舉賢任能,導致六國成為賢能之士的淨流出國。如魏之張儀、范雎、尉繚等,皆流失在他國建功立業。在一定意義上說,魏國簡直成為秦國治國大才的培養基地,其中原委,啟人深思。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當然不是說隻有外來人才方堪大用,用本土人才就不好。春秋時期的晏子是齊國人,齊景公以為相,用其策,國力日強,尊王攘夷。因而,用人的關鍵問題是,不能唯親,而要唯賢,“為官擇人,唯才是與”。祁奚告老辭政時,晉悼公問誰可替他,一問舉解狐,再問舉祁午,解狐為其仇人、祁午乃自己兒子,此謂“外舉不隱仇,內舉不隱子”。今天,隻要是真正的人才,無論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無論親疏、貧富,都應當吸引過來、凝聚起來,決不能因這些外在因素阻斷人才進入的通道。

如何“聚”?這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首要問題。唐太宗希望封德彝舉薦賢才卻久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