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2016年11月24日08:58 來源:法制日報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眉山日報》公布了兩區四縣的四套領導班子共152名官員的姓名、職務和手機號碼,有網友稱這是在作秀(11月23日《京華時報》)。
據資料顯示,利用媒體平台公布官員手機號碼的不隻四川眉山,長沙、承德、南京、昆明、西安等地都先后公布過各級官員的相關信息。它們“產地”不同,結果卻頗為類似: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電話常無人接聽或無法撥叫,熱線“降溫”成“冷線”。在昆明,每次報紙刊登官員電話,都會無一例外地被市民搶購一空,這說明人們對於官員主動聯系群眾的肯定和歡迎,現在熱線成“冷線”,網友不滿是很正常的。但就此質疑官員作秀,恐怕也有失偏頗。
首先,官員手機不在線未必就是干部不在崗,城市人口眾多,領導干部的工作也是千頭萬緒,指望領導干部以一頂百,一言九鼎,迅速解決各色人等形形色色的問題,既不現實也不符合工作程序。據了解,在電話公布初期,一把手接到的電話多是上訪、舉報電話,此種意見領導干部顯然無法判定其真假,要交給有關部門去處理﹔而領導干部在開車、開會等不方便期間,要求其來電必接恐怕也是強人所難。因此,當公布官員手機失去實際效用,日漸沉寂也就不難理解了。
其次是手機的定性問題。一些政府部門專門為公務人員配備了公務手機,希望將這些國家資源用在緊密聯系群眾的工作上。但一個人配備兩部手機,忙於應付不說,熱線成“冷線”,既白白浪費公共開支,也易造成言而無信的不利影響。若是官員的私人手機,要求其24小時開機接電話,工作之手從公共地帶延長到私人空間,則影響到官員的個人生活和隱私,有強力介入之嫌。況且,在騷擾電話、詐騙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