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
2016年11月18日08:28 來源:光明日報
農民直接跨入市場,現實中的這一步並不好邁。隻要產品規格、產量控制、物流支持、銷售渠道、政策保障乃至城市管理任何一個環節卡殼,農民進市場就要面臨陷入困境甚至滿盤皆輸的風險。
近日,因為一張和一堆土豆的合影,青海的馬大爺在深圳“紅”了。網傳馬大爺的土豆遭批發市場拒收,無奈流落街頭,在土豆堆旁睡了9個晚上。11月14日,朋友圈裡幫老農“吆喝”賣土豆的信息被大量轉發,原本無人問津的幾十噸土豆一天之內幾乎賣完了。
一車土豆32噸,堆在路邊連續9個晚上鮮有人問津,經過朋友圈轉發之后,一天之內賣光——新媒體的力量可見一斑。網絡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也讓每一條信息都經歷了海量的閱覽和接收,這種傳播力是任何線下活動都難以匹敵的。朋友圈更像是中國傳統的熟人社會,在朋友圈裡發布的消息,因朋友關系的穩固性更具有可信度和號召力,也更容易產生行動上的一致性。鄰居朋友三五成群,或者共同委派小區代表前往買土豆,就是朋友圈的獨特魅力。
盡管在城市裡,陌生人社會依然佔據主流,但深圳市民一天之內買完一車土豆,依然讓人感覺到愛心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道德感召力。“其實他們根本不為買土豆,是特意來幫忙的,我知道。”農民的知恩感恩和市民的愛心接力相遇,暖人心房。
較之大多數農民,馬大爺是幸運的,因為農民直接跨入市場,現實中的這一步並不好邁。隻要產品規格、產量控制、物流支持、銷售渠道、政策保障乃至城市管理任何一個環節卡殼,農民進市場就要面臨陷入困境甚至滿盤皆輸的風險。
讓我們感到樂觀的是,近年來“互聯網+”和物流業的極速發展,為農民甩開層層中間商,直接對接消費者提供了事實上的便利。很多膽子大一點、腦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