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萍
2016年10月09日15: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0月8日晚,《問政時間》圍繞西安市城市管理局(西安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管理服務活動存在的問題展開,節目依然保持“揭短”、犀利、尖銳風格。通過網絡報名參與現場問政的市民代表,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等市級機關部門領導,同時還有來自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紀檢監察監督員,各區縣、開發區的代表近300人參與現場問政。(來源 中國青年網)
近年來,“電視問政”作為一種新的問責形式逐漸被許多地方推廣運用。通過邀請群眾當“評委”, 將直播鏡頭傳到千家萬戶,搭建起了百姓參與、官民互動的“考場”,掀起了一股以“諾”踐“行”的熱潮。而在筆者看來,電視問政“揭短”是一種創新的監督方式,把民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標尺”,更需要職能部門對照問題清單,用行動落實書寫精彩“下文”。
西安市播放的這場《問政時間》,以短片的形式將城市管理中的問題直接暴露在鏡頭下,令人耳目一新。而派出記者現場連線提問,更具隨機性和針對性,沒有提前准備“台本”,對“趕考”的官員來講,恐怕難從容地“臨場發揮”。每一輪片子結束后,觀眾現場“打分”,僅四成的滿意度“答卷”,對西安城市管理局來講,無疑是不理想的“成績”,但更該成為一面“鏡子”,管理者從中找教訓,正警紀,提效能,著力增強執行力,才能實現“補短”的實效。
事實上,電視問政的目的不在“揭短”,而是打開群眾反映問題的一扇“新窗口”, 再通過高收視率、社會熱議的“眼球效應”,推動工作落到實處。因此,必須要杜絕形式主義,事先“彩排”好“演”給觀眾看。西安這場電視問政,之所以“辣味”很足受到好評,無疑就是很真實、透明,實現了回應百姓關切、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正如一些網友評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