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詩哲
2016年09月30日10:1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在湖南省張家界原市委常委、副市長程丹峰的懺悔錄中,有一段話發人深思。程丹峰到國外考察業務期間,曾被不少國內外的金融機構許以高薪和高職。他由此覺得自己“市場身價”很高,與實際收入落差很大,正如他寫道:“這直接導致了我對標准產生混淆,總喜歡以市場身價來考慮自己,應該也有能力擁有更多的錢。由此,當那些商人拿著巨額的金錢作為辦事幫忙之后的‘人情’時,我不僅忘記了法律和黨紀,而且覺得這些錢似乎沒有以前看上去那麼多,不過是我市場身價年薪的幾分之一罷了。”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毫一厘,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從“好同志”淪為“階下囚”,對程丹峰來說,這才是世上最愚蠢的“投資策略”,其糊涂失策之處就在於混淆了標准。
對標准產生混淆,進而金錢觀模糊、權力觀扭曲,經歷同樣心路歷程的,遠不止程丹峰一人。每一個有知識、有能力、懂業務、懂技術卻走向了腐化墮落的領導干部,大概都有這樣一個“標准混淆”的最初時刻。標准問題,從來就不是小問題。心中的標准一旦混淆,理想和信念就會開始鬆動,思想和認識就會蒙上霧霾,意識和立場就將偏離正軌,言行和舉止也就不再嚴謹。其最終結果,也如程丹峰一樣漸漸墮入腐敗的深淵。
當官發財兩條道。道路不同,標准也就不同。16年前,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一次專訪中談道,“在第一步跨入政界之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兩個問題,這就是你要走的是什麼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麼?”從政也好,經商也罷,選擇了哪條路就要堅守它的規矩,中途可以換道,但絕不能有雙重標准。既要主干要道的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