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红色驿站传递不屈精神

2025年08月20日08:35    来源:经济日报222

  在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314号,一座青砖灰瓦的老式四合院静静矗立。门楣两侧,五星红旗和党旗迎风飘扬。这里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在谢觉哉等同志领导下,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在开展营救被俘流落的红军西路军将士、接待我党往返苏联人员、转运抗战物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周恩来同志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走进纪念馆展厅,一块镌刻着“热血陇原——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日救亡”字样的巨型展板引人注目。展厅内,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实物,全景再现了抗战期间,甘肃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抗日救亡的图景。

  馆内其中一个展柜,陈列着多篇谢觉哉同志的日记和手稿,以及《黄河》《抗战》《中流》等当时在甘肃出版的进步刊物。这些是共产党人对甘肃人民进行思想发动、激发民众抗战力量的生动见证。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潘洁介绍,抗战时期,部分群众认为日军没有入侵甘肃,因而抱有战争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为此,谢觉哉发表大量文章呼吁民众抗日,并向党中央申请派出同志在甘肃建立党组织。在谢觉哉的积极推动和直接参与下,中共甘肃工委不久后成立,甘肃青年抗战团、西北青年救国会等200多个抗战团体纷纷建立。

  抗战时期,我国沿海地区被日寇侵占,通往外界的国际交通线被切断。危急时刻,位于战场后方的西北地区构筑起一条向抗战前线输送物资的生命线——西北国际交通线。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正是这条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之一。在纪念馆开设的“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国际交通线主题展览”中,部分原始资料首次展出。老照片中,有手拿铁锹、推着小推车建设皋兰机场的工人,有装载援华物资行驶在甘新公路上的卡车,还有临时用作转运工具的羊皮筏子。西北国际交通线为抗战前线输送了大量武器装备和民用物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日军为了切断这条重要的西北国际交通线,对甘肃多次进行大范围空袭。纪念馆内,一扇破旧的木门引人注意,门框上的弹片清晰可见。潘洁说,这是兰州空战的亲历者李文生捐赠的珍贵文物。当时只有7岁的李文生和家人躲进防空洞避难。待警报解除后,他们走出防空洞,眼前已是一片火海和废墟,自家的木门上也深嵌上了这枚弹片。木门无声地控诉着日军轰炸兰州的罪恶行径,时刻提醒着参观者勿忘历史。

  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到繁荣发展的和平年代,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这座昔日的红色驿站,正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全新的传播手段,播撒着爱国主义的种子,激励着一代代人砥砺前行。(经济日报记者邹童、陈发明、王雨婷)

(责编:代晓灵、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