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总结中外经济体制弊端,经过长期艰苦探索才明确的改革方向。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探讨这一问题,重温邓小平理论,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GDP总量攀升世界第二,上百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从低收入阶段跨进中等收入门槛。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分配差距过大、投资消费失衡、产能严重过剩,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与矛盾,必须下决心推进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全社会各类资源配置的主体。从政府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逐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然经过简政放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存在政府与市场边界不够清晰的问题。由于前一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等弊端日益积累显现。
现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与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有着很大联系。一些地区搞唯GDP论英雄,还有一些地方利用低价甚至零地价工业用地、税收返还、压低水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