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聽海軍第四十七批護航編隊3名官兵講述——

人生首次,跟著戰艦去護航(強軍路上)

本報記者 金正波

2025年10月12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圖①:編隊進行海上補給。
  任 科攝

  圖②

  圖③

  圖④

  圖⑤:直升機進行跨晝夜飛行訓練。
  程建明攝

  清晨,朝陽從海天相接處躍出。海軍第四十七批護航編隊航行在廣袤的亞丁灣,包頭艦、紅河艦、高郵湖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是一支維護和平的中國力量。在這片海域,中國海軍護航編隊連續航行、晝夜往返,為中外船舶護航。

  起航,逐浪。在水兵心中,艦艇的航跡就是成長的軌跡。在逐夢深藍的壯麗航程上,他們以扎實的專業能力展現擔當,跟隨著戰艦越走越遠。

  同一片深藍,不同戰位,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讓我們一起走近3名來自海軍第四十七批護航編隊的官兵,聆聽他們勇闖大洋、首次護航的故事。

  ——編  者

  

  包頭艦導航雷達兵曹騰文——

  “軍旅青春,越奮斗越精彩”

  看著艦艉奔騰的浪花,包頭艦導航雷達兵曹騰文(見圖④,熊勤鑫攝)滿懷豪情。編隊起航以來,她已跟隨戰艦領略過5個國家的海岸之美。

  “有誰不向往大海呢?”2020年6月,曹騰文作為海軍定向培養士官,如願登上東部戰區海軍某驅逐艦支隊的新型戰艦。

  導航雷達是艦艇的“眼睛”,需要及時觀察上報周圍船隻的航行動態。一名優秀的導航雷達兵,不僅要能說一口流利的報告詞,還要有豐富的航行經驗。

  曹騰文下定決心將專業學精。進廠跟著工人學理論、排故障﹔加班加點研究每一個操作作用及工作原理……在熱愛與堅守中,曹騰文由最初的“小白”蛻變成如今的“大咖”,並在去年上級組織的專業比武中獲得第一名。

  專業知識的薄弱可以在勤學苦練中提升,但生理上的不適卻更難克服。上艦后的第二年,曹騰文迎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航。山一般的浪頭從正面拍過來,艦艏直接被按進了深藍的海水裡。曹騰文雙手緊緊攥著導航雷達前的把手,憑借把手感受著戰艦與大風浪對抗的力量。

  “你回兵艙休息吧。”看著站在戰位上臉如白紙的曹騰文,一向嚴厲的班長思慮半天還是說出了這句話。曹騰文深吸一口氣,決定堅持到底。

  “這次大風浪我逃了,下次呢?”說起那一刻的決定,曹騰文至今還很佩服自己的勇氣,“沒有這份勇氣,我看不到駕駛室窗外壯麗的風景。”

  經風雨,強筋骨,曹騰文變得越來越成熟。今年2月10日凌晨4時許,巴基斯坦卡拉奇港沿岸城鎮靜謐祥和,燈火點點。參加“和平—2025”多國海上聯合演習的戰艦在海上迅速機動,隱匿在夜色中。駕駛室內,曹騰文緊盯導航雷達,實時向值更官報送航行動態。曹騰文說,近岸情況復雜,必須時刻關注艦艇位置,利用多種手段精確定位,確保航行安全。

  艦陣如虹,炮聲隆隆。波瀾起伏的深藍海面上,各參演艦艇開始進行主炮對海射擊協同訓練。

  在主炮光電瞄准系統中,遠方的靶標隻有雞蛋大小,且隨著海浪不斷搖晃。“主炮受風向、風力等影響較大,精准命中遠距離靶標是個不小的挑戰。”當天演習的場景,曹騰文記憶猶新。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枚炮彈破膛而出。“精准命中!”曹騰文興奮不已,一種自豪感在她心中油然而生。

  演習期間,還舉辦了國際美食文化節。當晚,曹騰文與戰友以特色美食款待各國官兵,一起上台表演了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舞蹈、武術等節目,贏得現場觀眾熱烈喝彩。在共情共鳴中,彼此之間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和互信。

  今年3月,曹騰文又跟隨戰艦參加了中伊俄“安全紐帶—2025”聯合演習。在一次次對外交流中,她變得更加自信,曹騰文說:“大半年的時間裡,雖然皮膚被晒黑,但意志更加堅定了,勝任崗位的能力更強了。”

  “軍旅青春,越奮斗越精彩!”在曹騰文看來,有機會跟隨戰艦走出國門,在遠海深藍書寫青春,為傳遞友誼、守衛和平貢獻力量,何其有幸!

  (高德政參與採寫)

  

  紅河艦主炮區隊長韓強——

  “勇闖深藍,是我的夢想”

  接過留有余溫的馬克筆,紅河艦主炮區隊長韓強(見圖③,董杰攝)在“為國出征彰顯風採  傳遞和平使命光榮”橫幅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一筆一畫,皆是榮耀。

  今年3月26日,紅河艦在穿越赤道、駛入南半球之際,隆重舉行宣誓簽名儀式。全艦官兵集合在后甲板,與駕駛室廣播共同倒數至零,當駕駛室中的儀表屏幕從“N”變成“S”,《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響起,整齊列隊的官兵舉起右拳宣誓。那一刻,韓強的淚水奪眶而出。

  儀式結束后,韓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說:“跟隨第五代‘海上猛虎艇’走出國門、為國出征,我感到無比自豪。”

  看著腳下的戰艦,韓強回想起以前工作過的第三代“海上猛虎艇”。那時條件艱苦,吃飯沒餐廳,睡覺是吊床,但戰斗豪情絲毫不弱。韓強記得,上艇第一天,上的第一課是聆聽“海上猛虎艇”的故事,學唱的第一首歌是《海上猛虎之歌》,要熟記於心的是“海上猛虎”精神。

  “那是最艱苦,也是最難忘的日子。”韓強說,在艇上的時間很短,但正是那段日子塑造了他。一年后,韓強跟著艇上的老班長們一起接裝了第四代“海上猛虎艇”。

  一路學習、一路成長,韓強不僅取得艦炮專業操作和維修工種雙技師証書,還具備了射擊指揮員資質。時隔7年,已是副炮區隊長的韓強再次主動申請,參與接裝排水量4000多噸的紅河艦。

  2024年,韓強與紅河艦一起開始了護航之旅。

  “勇闖深藍,是我的夢想。讓一顆心一往無前的,是信念。”從小艇到大艦,從近岸到遠洋,韓強與“海上猛虎艇”一路向前,逐夢大洋。

  “在風浪中成長,才能更好守護和平。”在紅河艦這片流動的國土上,在亞丁灣護航的日子裡,韓強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感受。

  “感謝人民海軍保駕護航!”今年“五一”期間,經過580余海裡的航行,紅河艦順利護送貨輪“振華35號”抵達安全海域。

  “航行在亞丁灣海域,船員非常緊張。”該商船船長說,“但當紅河艦清晰有力的聲音傳來,不安的心一下就平靜了下來。那一刻,我們深切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

  分航之際,“振華35號”船員揮舞五星紅旗,並在船舷一側展開“感謝中國海軍護航”橫幅。當這樣的畫面躍入官兵的眼帘時,每一個人都被感動了。

  “無數次,我們歌唱著《海上猛虎之歌》‘拿波濤披肩,拿風暴正旗’,但到了亞丁灣,才發現它們是那麼具體、那麼生動。”韓強在護航日記中這樣寫道。

  “當時感覺身上的血一下子都涌到腦袋上,胸口像有一團火。”韓強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然激動萬分:在如此危險的海域,保護祖國同胞安全,是一名軍人最自豪的事情。

  (王寧川參與採寫)

  

  高郵湖艦輸送保管兵王佩寧——

  “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浪花輕卷,海面微風。這是大海最安詳的“表情”,也是高郵湖艦輸送保管兵王佩寧(見圖②,翟旭民攝)最愛的風景。

  王佩寧站在高郵湖艦艦艏,面向蔚藍的大洋,興奮地大喊了一聲。這是他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2024年12月15日,這個25歲的年輕小伙兒,跟隨高郵湖艦駛向亞丁灣、索馬裡海域,執行第四十七批護航任務。

  “當海軍真好,可以看見海上日升日落。”王佩寧的爺爺、大伯和舅舅都曾是海軍,他是聽著長輩們的軍旅故事長大的。小時候,王佩寧心中就播下了穿軍裝的種子。經過努力,他后來如願成為一名海軍戰士。

  對於王佩寧來說,這是第一次參加護航任務。對於王佩寧腳下的這艘軍艦——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遠洋綜合補給艦高郵湖艦來說,護航早已是輕車熟路。這已是高郵湖艦第四次航行於這片海域,守護過往船隻的安全。

  出發那天,當港口消失在視線之外,王佩寧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說:“之所以有些不安,是因為並不確定自己能否勝任接下來的任務。”

  戰艦破浪遠航,王佩寧堅守在自己的戰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王佩寧而言,“小戰位也連著大使命,戰斗力就是隨時能夠補得出去。”

  一次補給任務中,正在戰位上操作的王佩寧,突然發現柴油閥門遙控系統上某一個比例閥警示燈亮起。“一個閥門,也有可能引發大問題。”王佩寧立刻鑽進管路之間開始排查。

  原來,柴油輸送管路上某個閥門的觸點開關損壞。王佩寧拿起銼刀,熟練修理,很快就排除了故障。當柴油泵再次“歡唱”起來,王佩寧搓著手上的血泡,咧嘴笑了。

  “經歷多了,專業能力也水漲船高。”說起半年多來的護航,王佩寧無限感慨,臉上寫滿驕傲。

  隨編隊一路航行,王佩寧在大風大浪中淬火歷練、收獲成長,更在一路播撒和平與友誼中見証祖國的強大。

  編隊抵達巴基斯坦卡拉奇港那天,站在甲板上的王佩寧看著碼頭上歡迎的人群,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在異國他鄉,從碼頭整齊列隊的華僑華人揮舞著五星紅旗、高唱著國歌的場景中,王佩寧讀懂了中國軍人的責任和使命﹔從異國民眾真誠的歡迎中,王佩寧看到了堅持和平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休息時間,王佩寧也會和家人打親情電話,聊聊工作、話話家常。面對家人的牽挂,不善言辭的王佩寧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等我回來!”

  “青春就像一場航行,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如果不來護航,就沒有這麼豐富的經歷、開闊的視野。”王佩寧說,他將在戰風斗浪中,錘煉過硬本領,磨練頑強意志,不負青春、不負時代。

  (張同欣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2日 06 版)

(責編:彭曉玲、溫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