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新疆從“林果大區”邁向“林果強區”——

小果子“鏈”起大產業(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

本報記者 賀 勇 阿爾達克

2025年10月11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依干其鎮闊什托格拉克村,一輛輛冷鏈運輸車整裝待發。果農侯廣大將一箱箱蘋果碼放裝車,笑得合不攏嘴:“咱們的蘋果品質好、銷路廣,坐著冷鏈車能直達全國各地。”

  這樣的景象,如今在天山南北處處可見。依托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悠久的栽培歷史,以及持續創新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理念,新疆林果產業正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如今在新疆,林果業已成為覆蓋范圍廣、惠及人口多、發展潛力巨大的綠色產業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新疆正從“林果大區”邁向“林果強區”。

  紅棗產量排名全國第一、葡萄產量穩居榜首、杏產量全國奪冠、巴旦木產量獨佔鰲頭……新疆向全國人民捧出的特色“大果盤”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在產業布局方面,新疆已形成成熟的“一區三帶”體系:包括環塔裡木盆地優勢林果產區,吐哈盆地特色產業帶,伊犁河谷和額爾齊斯河區域特色產業帶,以及天山北坡特色林果產業帶。通過適度引進新梅、杏李、櫻桃等名特優新品種,進一步拉長果品上市期、優化品種結構,新疆實現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擁有了全年不間斷供應果品的能力。

  在庫車市齊滿鎮甬庫團結村,香梨種植戶吉比熱力·羅合曼說:“村裡推廣新品種,技術員定期指導修枝、施肥,香梨品質提高了,價格也漲了上去。”目前,該村已建成規模化種植基地,並通過技術培訓推動香梨種植走向標准化、品牌化。

  不隻在庫車,新疆各地正通過一系列標准化措施,推動大批老果園煥發新生。同時,全疆累計開展技術培訓5萬余場,培訓農民和技術骨干超過380萬人次,果園整體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科技正在為傳統林果業注入新動力。在溫宿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無人機精准噴洒生物農藥,地下傳感設備實時回傳土壤墒情、溫度等信息。“互聯網+農業”系統實現了林果全生長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大幅提高了果品標准化程度。

  走出果園,增值之旅才剛剛開始。

  在阿克蘇金物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蘋果經清洗、削皮、切片、低溫烘干,變成酥脆可口的蘋果脆片。該公司已建成6條智能化生產線,年處理果蔬原料7萬噸,開發出蘋果凍干、濃縮果汁、果酒等100多種產品,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目前,新疆已培育林果加工龍頭企業70余家,專業合作社超2000家,開發出核桃油、沙棘精華等精深加工產品180余種。林果業已從單一鮮果銷售走向多業態融合。

  優質果品還需暢通的銷售渠道。新疆積極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網絡,已舉辦4屆中國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博覽會,並多次組織企業赴有關省份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活動。

  如何把隻有7天保鮮期的英吉沙杏賣到更廣闊的市場?2018年以來,山東援疆實施“大倉東移”工程,在山東多地建設喀什特色農副產品倉儲保鮮配送中心,幫助喀什地區解決特色農副產品“出疆難”“出疆貴”等難題。2018年以來,累計促進31.1萬噸喀什特色農副產品出疆銷售。

  在對口援疆機制的大力支持下,“大倉東移”“十城百店”“疆果東送”等產銷對接項目扎實推進,東部市場持續拓展。

  電商平台更讓新疆林果銷售范圍不斷擴大。截至目前,新疆年均外銷果品佔年產果品總量的80%,新疆林果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林果業更成為惠及民生、振興鄉村的重要支柱。截至2024年底,全疆林果產業惠及果農550萬人,林果主產區果農林果收入佔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區域甚至超過60%。

  小小果子,真正“鏈”起了富民大產業。從傳統果園到智能工廠,從線下展銷到雲端訂單,從疆內集市到全球市場——新疆林果正書寫著一份從大到強的時代答卷。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1日 04 版)

(責編:唐宋、彭靜)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