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比利時天堂動物園董事長、創始人董博
本報記者 牛瑞飛
2025年10月11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比利時埃諾省布呂熱萊特市的天堂動物園內,一座仿傳統中式園林建設的中國園氣韻生動、匠心獨運,成為歐洲民眾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這座園林見証了一位熱愛中華文化的歐洲人與中國之間跨越數十年的情緣。
“我與中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天堂動物園董事長、創始人董博向記者談起自己與中國的緣分,“我的父母對中華文明非常著迷,他們鐘愛中國山水畫,在我很小的時候經常為我講述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199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植物園內初見中國園林之美,董博被深深觸動:“那不是一座普通的花園,而是一個可居、可思、可感的空間,是一部露天的哲學作品。每一塊石、每一滴水、每一處空白,仿佛都在講述一個世界觀。”那一刻,董博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在歐洲建一座中國園林。
2004年,董博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走進蘇州、揚州等地的園林。在中方專家的支持下,他開始為建造中國園作准備:從選材到布局,從房屋的磚瓦到小徑的鋪路石,每一個細節他都親力親為。“我希望每一處紋理、色彩和形狀都能忠實傳達中國南方園林的神韻。”董博說。
一座中國園在天堂動物園逐步建成。中國園雕梁畫棟,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綠意盎然,宛如一幅中國水墨畫。從大熊貓園通往中國園的石板路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朱紅色仿古牌樓,上面鐫刻“中國夢”3個大字。如今,中國園已成為天堂動物園的核心景觀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駐足參觀。“中國園不僅是我的夢想,更是一個持續至今、跨越兩個世界的真誠對話的象征。”董博說,這座園林不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歐中文化交匯的紐帶。
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董博表示:“50年,在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也許只是短暫一瞬,但它足以播下友誼的種子,孕育出和諧的未來。歐中關系的成長與壯大,正源於文明互鑒與人民相知。這也正如建造一座園林,從構想到綻放,需要時間的積澱與心靈的耕耘。”
“我們要繼續加強溝通與理解,實現合作共贏。”展望歐中合作未來,董博認為雙方在生態、文化、教育等方面已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基礎,未來仍大有可為,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可以成為重點合作領域。“近年來,中國在植樹造林、防治荒漠化、建設國家公園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中國的生態工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董博表示,這也正是天堂動物園長期追求的目標,“我們希望構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共生關系。我們要用教育、藝術和體驗去喚起人們對生態的責任感。”
(本報布魯塞爾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1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