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 敏
2025年10月10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秋日裡的黃河河南鄭州中牟段。 |
秋意漸濃,但黃河河南鄭州中牟段秋天的景色,有了另一番模樣。
黃河中牟段,防洪工程沿河鋪向遠方,宛如一條水上長城。沿岸邊前行,目之所見,讓人感慨:今日黃河已安瀾,又不只是安瀾。
站在堤壩上,秋風拂面,河南中牟新區黨工委書記丁文霞掰著指頭算細賬:“這幾年,我們下了硬功夫。不僅趙口涵閘改建、楊橋險工改建等重點工程投用,還提前謀劃了‘十五五’防洪項目儲備。光是堤防標准化建設,就整修土石方14萬立方米,建成8處示范段。”
遠處,16處黃河專用應急通信基站、險工段8公裡固定照明設施,已建成投用。52處視頻監控、4處根石預警監測點、2套預警無人機及9套會商系統,構成“數字孿生黃河”體系。“人防+技防”,黃河安瀾有了更堅實的保障。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新理念引領新實踐。黃河邊的中牟新區,6年來專注做了4件事——黃河安瀾守護、生態屏障構建、產業能級躍升、農文旅深度融合。守護黃河安瀾,是前提,是底線。
走進黃河濕地,一片片綠色讓人心曠神怡。縱覽整個中牟新區,總綠化面積1.47萬畝,植樹79萬株。枕著蔥蘢綠意,黃河安靜流淌,伴有清脆鳥鳴。
6500畝的鄭州黃河濕地中牟鳥類棲息地內,黑鸛等珍稀鳥類棲息,數量達6000隻以上。在中牟新區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服務管理站,副站長李峰介紹:“這裡已成為鄭州市聚集種群最多、面積最大的冬候鳥遷徙地。”
昔日雜亂的灘區,如今綠意盎然。“從前環境孬,鳥兒不搭巢”的窘境,一去不復返了。
在附近的村鎮,還有新發現:一片片果園真惹眼!葡萄園、桃園、梨園、蘋果園……“特色農產品帶來的好日子,比蘋果還甜!”果園裡,朱固村黨支部書記吳玉建望著累累的蘋果,笑容中透著滿足。
中牟的沿黃地區氣候潤、水土沃、光照足。當地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引進優良果種,果農的“錢袋子”日漸鼓起來。中牟雁鳴湖鎮、狼城崗鎮、萬灘鎮串起近2萬畝的蘋果“黃金採摘帶”,每畝產值達6000元到8000元。
令人欣喜的,還有產業能級的躍升。近些年,鄭州日產、比克電池、鄭州飛龍等上百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紛紛落戶中牟,年產值超200億元。昔日灘區荒地,如今廠房林立。河南省最大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就在這裡。
黃河的遠闊壯美與咖啡的醇厚香氣,在九堡村溫柔相遇。這個窩在黃河邊的小漁村,依托黃河饋贈的自然風光,精心改造古村落,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有點子、有支持,原本不起眼的村子迎來了游客、豐富了業態,日子紅紅火火。
曾經,黃河泛濫,村民飽受水患。“漲水就淹家,吃飽喝足后,河裡一蹦跶。”祖輩的話,戲謔中透著無奈。
如今,黃河安瀾,日子也踏實安泰。清掃村道的九堡村村民李三大叔笑著說:“誰能想到啊,現在咱這小漁村,城裡人追著來,年輕人成群來,成了‘網紅村’!”
秋日的黃河,靜靜流淌著。河邊勞作的人們,埋著頭一步一個腳印。一樣無聲,也一樣充滿力量。秋訪黃河探安瀾,探到的是思路、奔忙,與對未來的希望。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0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