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2025年10月10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有個人們熟知的“鄒忌照鏡”的故事。面對“吾與徐公孰美”的提問,鄒忌身邊的人都回答說鄒忌更美。鄒忌卻不盲信,從身邊人的舉動,辨明其“私我”“畏我”“欲有求於我”的不同動機。個中道理,今天讀來仍啟人思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對於黨員干部來說,既要善於傾聽,也要學會辨析,在他人“看重”與“看輕”中覺察自我,“自我畫像”才會分外鮮明,干事創業才不會陷入迷茫。
腐敗分子的懺悔書裡有“清醒劑”。一個名字中有“尚書”的落馬干部悔不當初,“在一聲聲‘尚書大人’稱呼中迷失了自我,開始為他們辦事,收受他們的賄賂”。另一個曾擔任某市政府秘書長的落馬干部也自慚,“有人開始叫我老板、老大,聽得我渾身上下每一根神經、每一塊肌肉都特別舒坦”……在別人的討好、諂媚中迷失自我,是不少落馬干部的共性問題。
一些人的“口蜜”“面譽”,貌似“重我”,實為“重權”。聽慣了吹捧、享慣了奉承,難保不會迷亂了初心、丟掉了黨性。由此而言,越是被恭維,越是要“輕我”,以超脫心態看待功名利祿,以嚴正姿態擋住誘惑腐蝕。
優秀黨員的口碑中有“正冠鏡”。雲南保山原地委書記楊善洲,一輩子堅守下鄉和出差自己繳伙食費、公車不私用的習慣,退休后扎根大亮山植樹造林22年。“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鑽山溝溝”,“草鞋書記”成為最好的官聲。
“輕我”才能“重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共產黨的干部,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看得淡、放得下”。同群眾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干,干出一番事業,老百姓才會把黨員干部當自己人、當朋友乃至當親人。
他人“重我”要“輕我”,因為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崗位是組織指派的﹔他人“輕我”要“重我”,因為肩上扛著人民的期盼、組織的囑托。
剛出校門的“毛頭小子”,偏遠山鄉的“芝麻干部”,有時會被別人瞧不起。避免掉入妄自菲薄、怨天尤人的陷阱,“重我”是破局良策。
守島32年的王繼才、“校長媽媽”張桂梅、義無反顧回饋大山的黃文秀……他們無不“重我”,重視的是黨員第一身份。黨和人民需要什麼,黨員就要追求什麼、奉獻什麼。把黨和人民交付的工作當作一項事業去打拼,盡心竭力擔當任事、為民服務,才是人民心中真正的“成功軌跡”。
“重我”與“輕我”並不割裂。看重黨的托付、人民的期盼,才能更加注重黨性修養、克服私心雜念﹔把個人名利置之度外,才能心無旁騖地履職盡責、愛民裕民。自我實現,不在職位高低,不在名譽多寡,而在挺身於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把一方水土與一眾百姓裝進心裡。
“看重”與“看輕”,關鍵在“看清”。黨員干部要為國家操勞、為百姓造福,而不能做官當老爺。樹牢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在干事創業中磨礪奮斗人生,方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0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