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種模式照料老年人,持續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本報記者 李亞楠
2025年10月10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走,跳舞去!”一大早,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准東街道南華路社區居民史麗霞就招呼著熟悉的老姐妹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走去。
步入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有不少居民相約在這裡下棋、打乒乓球。診療室、書法區、圖書閱覽區、休息娛樂區、用餐區……日間照料中心功能齊全,護理床、馬桶扶手架等適老化設施一應俱全。
“環境舒適、軟硬件設施齊全,感覺不僅在養老,更在‘享老’。”史麗霞說。
下午1點多,活動了一上午的老人們陸續走進就餐區,“有葷有素、營養健康,還便宜,關鍵是方便,省去在家做飯的麻煩。今天吃米飯,三菜一湯,還有甜品和水果,才12元。”史麗霞打好飯,和老姐妹們邊吃邊聊,約著下午去打乒乓球。
南華路社區黨委書記趙靜然介紹,除了就餐和理療收取低於市場價的費用外,其他服務全部免費提供,讓老人們安心在這裡娛樂休息。
在日間照料中心,不僅能享受養老服務,老人也能發揮余熱。80歲的莫克平是書法愛好者,每天都去書法區練習書法,還義務教小朋友寫字,“一天過得可快了,我覺得重新找到了人生價值。”
針對轄區獨居老人,社區還成立了“幸福陽光”志願服務隊,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阿姨,要記得吃降壓藥啊!”志願者走進獨居老人胡那旦·吐爾遜家裡,給她量血壓、做健康監測,臨走時再三叮囑她按時服藥。
“他們經常來看我,逢年過節還幫我清洗窗帘、打掃房間,有時陪我說說話,幫我做頓飯。”說起志願服務隊,胡那旦滿臉都是笑容。
目前,阜康市共有5個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23個社區(村)日間照料中心,初步形成“社會福利中心—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村)日間照料中心”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今年,阜康市還投入資金對8個社區(村)日間照料中心進行提升改造,加裝外挂電梯。
同在昌吉州的吉木薩爾縣,因地制宜破解農村老年人養老難題:集中居住、分戶生活、自我保障、互助服務、抱團養老。
“來家裡坐坐,嘗嘗我種的西紅柿。”吉木薩爾縣三台鎮羊圈台子村互助幸福大院裡,席開芳老人熱情邀請。四周平房、中間菜園,附近幾個村的空巢、孤寡等老人57戶77人住在這裡。
席開芳的家是一間40多平方米的一居室,窗台上養著花,茶幾上擺放著自己種的西紅柿,老人坐在洒滿陽光的沙發上舒適愜意,“每家還有一塊菜地,春夏秋三季吃菜實現了自給自足,人也有事兒做,閑下來大家在一起也有得聊。”
雖然家就在二工鎮互助院附近,但80多歲的黃國珍老人更樂意住在互助院。“兒女們都有工作要忙,我一個人生活,平時在家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每天看電視感覺很無聊。”黃國珍說,在互助院,老人們可以一起打牌、唱歌、跳廣場舞,影音室還經常放電影。
住在互助院,讓黃國珍老人在生病時得到了及時救助。2021年冬天,來串門的老姐妹發現她坐在沙發上不動彈,趕緊撥打急救電話、通知家屬、聯系院長……因送醫及時,心臟病發作的黃國珍轉危為安,“要是我一個人在家,會發生什麼真的不敢想。”黃國珍說。
自2014年起,吉木薩爾縣建成了13家互助院,覆蓋32個行政村,床位超1100張,為580多戶900余名農村空巢、孤寡老人提供養老保障。
在22個脫貧縣建設幸福大院照料農村困難老人、2024年底全疆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463.96萬人、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探索不同的養老模式,養老服務做好“兜底”,天山腳下,夕陽別樣紅。
2024年,新疆累計投入資金8.55億元,建設老年助餐服務點1.1萬個,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2786戶,建成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村)日間照料中心103個……在新疆,各地正持續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織密養老服務網。“老有所養”的美好願景,正以看得見的速度照進現實。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0日 1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