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 王佳杰
2025年08月19日08:38 來源:中國軍網222
去年,單位“尋根溯源小組”深入雲南牟定共和鎮的群山,去探訪一級戰斗英雄曹慶功的故鄉。
山路崎嶇,車窗外紅土裸露,岩石崢嶸。
臨近曹河村,一抹濃烈的深紅吸引了我們的視線。隻見那碗口大的花簇,在山野間肆意開放。同行的老鄉說,那是馬纓花,在傈僳族的傳說裡,它的紅是英雄用鮮血染成的。
走進曹慶功老家,一幅由后人憑記憶描摹的炭筆畫像映入眼帘。畫像上,他身著志願軍軍裝,臉龐棱角分明,目光如炬。
我們在畫像前肅立,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那炮火紛飛的歲月。
曹慶功出生在曹河村這片曾經貧瘠的山地上,如同山間堅韌的草木,早早擔起了家庭的重擔。然而,戰亂的陰霾很快籠罩了寧靜的家鄉。
1942年,17歲的曹慶功正在田間勞作,命運的巨手卻粗暴地將他拖離故土。國民黨軍隊抓壯丁,他被強擄入伍,套上不合身的軍裝,背起沉重的槍械,被迫卷入戰爭旋渦,嘗盡背井離鄉的苦楚與國民黨軍隊的腐朽壓迫。
命運的轉機出現在1948年深秋的遼沈大地。
錦州城下,解放戰爭的炮火震天動地。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曹慶功看清了正義的方向。他帶著對舊制度的憎惡和對新生的渴望,投身第四野戰軍的鋼鐵洪流。
這支隊伍像熔爐般重塑了他。崇高的理想、嚴明的紀律、深厚的戰友情誼……將他淬煉成一名自覺為人民解放而戰的革命戰士。
1950年的海南島,烈日炙烤滾燙的沙灘,此時曹慶功已成長為副班長。在解放海南的戰斗中,他和戰友迎著槍林彈雨頑強突擊,以無畏的勇氣撕開敵人防線,首立戰功。
硝煙在海風中散盡不久,鴨綠江又起戰雲。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角在官兵心中激蕩。
曹慶功和戰友們隨部隊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義無反顧地踏上新的征途。
臨行前,已經8年沒有回家的他給遠方的父母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是你的兒子曹慶功,我還活著。前年我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現在海南島。前幾天,我們又打了勝仗,解放了海南島。我在戰斗中,消滅了幾個敵人,連長說要給我立功。
本想打完這一仗,我就馬上回家。可是,美帝國主義又發起了朝鮮戰爭。為了保家衛國,我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即將遠赴朝鮮,等趕走美國鬼子后,我就回家孝敬你們。”
他把這份家書交給郵遞員后,便隨部隊開赴抗美援朝戰場。不久后,曹慶功所在的356團1營1連,投入到殘酷的運動戰和陣地防御戰中。從冰天雪地的長津湖到硝煙彌漫的漢江南岸,激烈的戰斗接連不斷。
1951年3月,第四次戰役進入關鍵階段。“聯合國軍”妄圖北進。為掩護主力轉移和部署新防線,志願軍各部在洪川江、北漢江一線展開頑強阻擊。曹慶功所在連隊奉命死守望月山地區防線。他和他的戰斗小組,被賦予了在286高地執行阻擊的任務。
286高地是最前沿,也是最危險的高地。這個小小的山頭,如同插入敵人咽喉的一把尖刀。曹慶功腳下,是封凍的洪川江面,身后是志願軍主陣地和轉移通道,而眼前,則是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精銳——陸戰一師黑壓壓的進攻隊列和密集的炮群。
1951年3月18日拂曉,一場鋼鐵風暴驟然席卷了286高地。
美軍憑借優勢火力,集中4門榴彈炮、20余門迫擊炮和數不清的輕重機槍,向這個小小山頭傾瀉著彈雨。
曹慶功率領一個小組,在震天撼地的炮火中,依托坑道頑強抗擊。而敵人依仗火力優勢,在坦克掩護下對高地輪番發起集團沖鋒。
3次!敵人連續發動3次瘋狂進攻都被曹慶功和戰友們狠狠打退。身邊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山岩被勇士們流淌的鮮血浸透,呈現出悲壯的暗紅色。而敵人在陣地前沿丟下同伴的尸體和哀嚎的傷兵,狼狽潰退。
戰至午后,在又一次擊退敵人進攻后,最后一名戰友也倒在了血泊之中——286高地,隻剩下曹慶功一人孤身據守。
就在敵人即將沖進戰壕、以為勝利唾手可得的瞬間,這位僅僅26歲的英雄,用生命最后的力量,猛然從掩體后躍起。他如同扑向獵物的猛虎,義無反顧地扑入敵群,拉響了僅剩的幾枚手榴彈!
驚天巨響下,火光沖天而起。286高地歸於沉寂,唯有寒風嗚咽,如泣如訴。
戰后,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授曹慶功“一級戰斗英雄”稱號,並追記特等功。他的英雄事跡被迅速整理,譜寫成激昂悲壯的歌曲《懷念曹慶功》,在部隊中傳唱。
英雄的魂魄,從未遠離。
如今,在傳承著鐵血基因的鋼鐵勁旅中,曹慶功生前所在的連隊,每晚點名時,第一個被呼點的名字,永遠是“曹慶功”!
全連官兵肅立,聲震雲霄:“到!”
這一聲“到”,穿越70余載硝煙,是歷史的回響,更是精神的接力。
在連隊榮譽室陳列櫃的顯著位置,靜靜安放著一盞古朴的馬燈。這盞燈,曾在當年曹慶功山鄉行路為他照亮﹔如今它跨越千山萬水,回到了英雄用生命守護過的隊伍裡。在榮譽室的燈光下,玻璃燈罩映著柔光,如同不滅的“星火”,與連史相伴,與英雄的畫像相望。它照亮來時路,也映照著前進的征途。
翻開厚重的連史,扉頁間夾著一張薄紙,紙上是一位指導員留下的話:
“后來者,撫此頁當銘記:連史非塵封之卷,乃奔涌不息之河。曹慶功的壯舉,是源頭活水,滋養著精神血脈。我輩屹立於此,便是他的在場﹔我輩奮勇前行,即是他的永生!當使命召喚,當山河告急,願我連每一員,皆能化身那扑向驚雷的深紅,在屬於我們的時代坐標上,鐫刻下英雄傳人的赤膽忠誠!”
離開曹河村時,暮色漸濃。回望山坡,那幾株馬纓花在夕陽余暉中紅得更烈。
一路上,村小學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齊聲高唱那首穿越烽火的戰歌。稚嫩而嘹亮的歌聲,在山風中與漫山如火的紅色交融。
車行漸遠,曹河村隱入暮色。我的思緒飛向了千裡之外曹慶功生前所在連隊駐地。我仿佛看見,一片片不知名的小花正迎著勁風,倔強而熱烈地綻放著。兩地花,同被祖國的山水養育,在英雄生命的起點與他精神永駐的終點,完成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無聲接力與共鳴。
英雄已逝,這抹深紅,歲歲年年,映照山河。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