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筑牢經濟底盤 夯實發展支撐

——看中國經濟之“重”

本報記者

2025年08月17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大國經濟,有其“大”,亦有其“重”。

  2024年糧食總產量邁上1.4萬億斤新台階﹔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台階,創歷史同期新高﹔“十四五”規劃的102項重大工程,預計年底前全部完成規劃目標……沉甸甸的數字,一頭連著國計、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安全,關乎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關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積累。”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關鍵期。夯實“三農”基礎,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兩重”建設……樁樁件件,都是“國之大者”。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確保“干一件、成一件”。

  從“三農”看基礎穩底盤厚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夯實‘三農’基礎,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

  看中國經濟之“重”,“三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

  “我反復強調要辦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始終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產,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面對風險挑戰,中國經濟能夠保持穩健增長韌性,“三農”這個“壓艙石”功不可沒。

  底盤厚重,抗沖擊更有底氣。

  鄱陽湖平原,糧食生產壓茬推進。

  “搶收的早籼稻畝產超過1000斤,搶種的晚稻已經分蘖了。”江西省貴溪市泗瀝鎮新塘村農戶朱永水說。

  新塘村黨支部書記楊育亮說:“訂單收購,平均一畝地能多收入100多元。效益好,大伙種糧積極性都高了。”

  今年,我國夏糧生產克服局部地區較重旱情影響,產量達到2994.8億斤,全國夏糧實現穩產豐收。

  “十四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目前,谷物、肉類、花生、蔬菜、茶葉、水果等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米袋子’‘菜籃子’穩得住,為中國經濟破浪前行守住了‘戰略后院’。”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張紅宇說。

  底盤厚重,催生更強發展勢能。

  新塘村幫扶車間裡加工正忙。車間進村,就近就業,務工村民人均年增收近萬元,村集體經濟也不斷壯大。

  “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估計能突破50萬元,除了給村民分紅,還准備維護一下農田基礎設施、購置些農機設備。”楊育亮說。

  增收的喜悅不隻在新塘村。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6.2%。

  城鄉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但也蘊含著強大的發展勢能,是大有可為的舞台。暢通工農城鄉循環,對於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具有重要意義,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縱深。

  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激發了內循環的強勁動力。上半年,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409億元,同比增長4.9%,包括鎮區和鄉村的縣鄉市場規模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

  城鄉融合加速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驅動經濟增長更有韌性。據測算,我國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新增2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拉動萬億元規模新增投資需求。

  “當前,我們的制度優勢更加鞏固、物質基礎更加雄厚、發展基礎更加堅實。著眼下半年以及‘十五五’時期,亟須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轉變中,把握‘三農’領域發展新機遇,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更大主動權,提供更強確定性。”張紅宇表示。

  從外貿看韌性強活力足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在世界經濟的大棋局中,中國以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和堅定不移的開放戰略,“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和穩定錨”。

  繁忙的外貿工廠裡,看得到中國經濟“重”的另一面——活力足。

  走進浙江寧波輝格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焊接機械臂精准舞動,在焊槍噴吐的弧光中,一個個烤盤焊接成型。組裝車間裡,堆著一座又一座成品組裝件“小山”﹔車間外,集裝箱貨車排成長龍,新一批戶外燒烤爐即將“遠渡重洋”。

  燒烤是歐美消費者熱衷的戶外活動,高品質燒烤爐是眾多家庭的剛需。“北美主流商超的高復購率,是我們精准把握海外消費者需求的結果。”公司副總經理毛碧波介紹,輝格自主研發21個系列重點產品,大容量、高功率、多場景適用等特點,與歐美消費者對戶外烹飪設備的需求精准“合拍”。上半年,輝格公司出口額突破2.75億元,同比增長17%。

  一域看全局。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截至6月底,“十四五”時期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7087.3億美元。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崔衛杰說,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在高關稅擾動下保持總量增長、質量提升、變量可控,外資提前半年完成“十四五”引資目標,中國市場呈現出引人注目的“磁吸效應”,得益於一系列穩市場預期和穩信心的政策加持。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行動力”,帶來強勁的外貿“吸引力”、外資“拉動力”,催生發展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珠海—巴西”直航航線開通,打開連接粵港澳大灣區與巴西桑塔納港的海上新通道﹔菲尼克斯電氣中國第二基地全價值鏈超級工廠項目在江蘇南京開工、特斯拉中國大陸首個電網側儲能電站項目落戶上海臨港﹔多家大型商超開通“綠色通道”上架外貿好商品……

  “十四五”時期,從“外資24條”到“穩外資20條”,從“負面清單”到“零關稅待遇”,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制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推動生物醫藥領域有序開放,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當前,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增加,下半年我國擴大開放仍將承壓前行,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今年12月18日,探路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海南自貿港將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零關稅”政策更加優惠、貿易管理措施更加寬鬆、通行措施更加便利、監管模式更加高效精准……一系列封關運作政策措施,彰顯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從下半年展望“十五五”,我們將壯大創新動能,加強國際合作,增強貿易韌性,努力構建開放合作、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國際貿易格局。

  從“兩重”看優勢多潛力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

  7月18日,隨著最后一次爆破完成,滇中引水工程香爐山隧洞5號支洞順利貫通。滇中引水這一我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水資源配置工程,迎來建設新節點。

  項目經理部常務副經理張宗龍說:“在‘兩重’項目資金保障下,工程進展順利,下一步將全力打好香爐山隧洞攻堅戰。”

  “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從2024年春起步。“這是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主動選擇。”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郭麗岩說,“做好‘兩重’項目建設,有利於挖掘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投資潛能,為推動實現經濟穩定向上、結構不斷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提供強勁動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0個百分點。

  資金投下去,項目建起來。

  看今年——從沿江高鐵、沿江機場、沿江干線公路等沿長江交通基礎設施,到“三北”工程、城市地下管網、高標准農田建設等,交通、水利、能源……以“兩重”項目為重點,一個個“大國重器”加速生長,一項項重大工程建設不斷刷新“進度條”,作用逐漸顯現。

  看5年——“十四五”規劃的102項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重大成效,預計今年年底前能全部完成規劃目標。補短板、利長遠,構筑經濟循環“新支撐”,筑牢國家安全“新基座”。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億元支持今年第三批“兩重”建設項目。至此,2025年8000億元、1459個項目的“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完畢。

  “暢通工農城鄉循環,是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和戰略縱深的重要方面”“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著力做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各項工作”……

  藍圖已經擘畫,關鍵在於落實。

  在新塘村,這些天降水偏少,10多戶村民一起整渠、放水,積極抗旱保秋糧生產﹔

  在輝格公司,一邊搶抓生產,一邊為開發巴西等新興市場做著積極准備﹔

  在香爐山隧洞,8月5日,建設者戰勝復雜地質條件,主洞掘進突破1萬米大關。

  *** ***

  征程萬裡風正勁,百尺竿頭再奮進。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謀篇蓄勢。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擔子不輕,挑戰不少﹔奮楫篤行,行則將至。有厚實的底盤、充沛的動力,有堅如磐石的信心、眾志成城的干勁,中國經濟必將無懼風雨,慨然前行。

  (本報記者朱雋、常欽、羅珊珊、郁靜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7日 01 版)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