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劉芳洲
2025年08月13日08: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鄧永耀像(資料照片)。 |
“努力學習共產主義,創造社會主義,世界責任在我肩……”在湖南省茶陵縣列寧學校,保存著抗日英雄鄧永耀為這所學校的前身——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所作的校歌。這首歌是他為青少年所作,時至今日,仍然閃耀著理想的光輝。
1912年1月24日,鄧永耀出生於湖南茶陵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時期在私塾讀書,成績優異。1930年,鄧永耀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共青團湘東特委委員。后來在區、縣蘇維埃政府做文書工作,草擬文稿。他工作認真負責,文思敏捷,口筆均善,待人誠懇和藹,工作不知疲倦,深得同志們的好評。
1934年8月,鄧永耀隨紅六軍團西征。紅二、六軍團會合后,其先后調任紅二軍團政治部總務處長、紅六軍團宣傳部長,后調紅四方面軍。1938年,鄧永耀任八路軍一二九師騎兵團政委,率領400名新兵擊毀了日寇40多輛軍車,自此,鄧永耀的英名在冀南地區傳開。
1938年5月,任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兼東進二團政委的鄧永耀,率領二團進到冀南永年縣境內,部隊夜宿野外,秋毫無犯,買賣公平。同時,他率領部隊肅清土匪,城內百姓夾道歡迎東進縱隊第二團入城。鄧永耀在城內南大廟召開群眾大會,宣講黨的抗日政策,指明革命方向和前途,號召各階層民眾團結抗日,並著手組建中共永年縣委和抗日縣政府、縣民族戰爭戰地委員會,相繼成立縣農民抗日救國會、縣婦女抗日救國會等抗日組織,同時鼓勵發展工商業,恢復集市貿易,號召農民種高粱,發展農業生產,加快了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步伐。
1939年初,日軍集中5個師團分多路“掃蕩”冀南抗日根據地,鄧永耀來到了東縱一支隊,率部參加冀南五分區的反“掃蕩”。3月3日晨,盤踞在武邑縣城的日軍向西屯一帶“掃蕩”而來,准備偷襲。這時,鄧永耀正在西屯集中部隊開會,聽到敵軍的槍聲時,情況已十分緊急。他果斷命令一部分指戰員組織和掩護群眾轉移,另一部分約30名指戰員由他親自率領奔向西屯村西部,搶佔有利地形,擔負阻擊並將日軍引入伏擊圈的任務。在激烈的交戰中,他頭部和腿部均中彈,最終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
1940年,武邑縣軍政民各界在鄧永耀墓前立碑撰文紀念。鄧永耀壯烈殉國,也在全國引起震動。1939年4月11日,《新華日報》(華北版)刊載了《紀念鄧永耀同志》一文,謳歌了烈士的光輝功績和革命斗爭的一生。1940年,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編印了一本油印的《烈士傳》,師長劉伯承在序文中稱贊鄧永耀是“偉大的革命者,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直到今天,鄧永耀的事跡在衡水市博物館的抗戰英烈事跡電子屏展播中均有收錄播出,參觀者可以在博物館內了解英雄、告慰英雄。
在鄧永耀曾工作過的茶陵縣列寧學校(原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鄧永耀的故事也在被學生們傳頌著。
“鄧永耀同志為學校寫下的校歌,字字都飽含著對理想的堅守和對青年的期許。我們會把他的故事融入思政教育,讓孩子們知道要去踐行的責任和擔當。同時,組織紅色研學、志願服務活動,讓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努力學習、擔當責任,這是對鄧永耀精神最好的延續。”茶陵縣列寧學校校長譚彈力說。
(據新華社長沙8月6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3日 06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